close

    看著焦桐的文字,令我想到小學時同樣去導師家補習的時光,一個星期好像是兩天吧,放學之後會跟同學們一起到老師家中補習,其實當時並不知道這種補習可是不合法的,每次就是快快樂樂的跑去老師家補習,跟同學一起寫完作業,記得有一次老師請大家吃泡麵,雖然是便宜、簡單的食物,但國小的大家就十分開心了!這真是單純的美好。

 

    每次從學校走去老師家的路上,都會經過一攤水煎包攤,剛起鍋時水氣瀰漫天際,老闆都隱身其後,直到水氣煙消雲散,才見到金黃色的水煎包在油鍋裡吱吱作響,老闆使著一只長長的鏟子,四兩撥千斤般的俐落手法,轉眼間就將整鍋的水煎包鏟進一旁的大盤子當中,一顆顆圓滾滾帶著金黃酥皮的水煎包,看來可真是誘人。

 

    維基百科寫道:「相傳,鄭成功攻打當時臺灣的荷蘭人,祭水神的供品,故名「水前包」,由於,臺語國語發音近「水煎包」,漸漸以「水煎包」名稱流傳。其作法大略在麵糰裡包入各種餡料,如豬肉、高麗菜、韭菜等等,經下鍋半油乾煎到某一熟度後,加入些許麵粉水,之後會在包子的底部煎成一大片脆煎皮。」

 

    我無意查證這說法是否屬實,但有了故事的食物似乎就特別有趣,年紀漸長之後,總對於歷史、傳說、故事有點好奇,可能正是因為自己也開始逐漸成為歷史的一個部分。不過小學生的我們,那管得傳說或故事,每個人都恨不得自己口袋裡有10元,那時的水煎包比起現在應是有兩倍的大小,且10元銅板就可以與老闆換取三顆金黃飽滿的水煎包,跟老闆接過手之後,放在一旁的醬油膏跟辣椒醬是自己「酌量」添加,增添風味,但也不知道是誰起得風,大家都會加許多的醬油與辣椒醬,最後吃完包子甚至是吸允起這些又鹹又辣的調味料,現在想來真覺得初生之犢不畏虎啊!腎臟肯定在這歲月中辛苦了。

 

    台灣水煎包攤何止千家,相信各位必定各有千秋,包肉、包菜、包冬粉 ; 灑黑白芝麻、灑胡椒,料理方法眼花撩亂,而這攤水煎包只有蔬菜,高麗菜是主要的菜色,在隔壁不遠還有一攤「生煎包」,那是包肉的煎包,所以從小我就認為水煎包是包菜,生煎包是包肉,不過似乎也沒這麼嚴格的壁壘分明,小時候的記憶影響甚深,而兩家口味我也都喜歡,想吃清爽點的煎包就撿「水煎包」,煎得赤赤金黃的麵皮,ㄧ口咬下時,齒間與麵皮摩擦出的酥脆感,再接著深入麵皮中間的Q彈口感,最後內餡爽口的高麗菜汁溢出,麵皮香、油煎香、蔬菜香志同道合,在口腔內一統天下。

 

    歲月總是在齒縫中流走,匆匆已是二十年餘的童時食趣,這攤水煎包現也仍在經營,北投區石牌路二段與裕民路一路交接口,每天夜市開張時便擺放在7-11前,但物價飛漲多年,10元三顆的時光早已不復存在,多年前就成為5元一顆,份量也縮小至一半,雖覺得甚為可惜,但老闆將本求利,這也可以諒解,價格隨時間各異,份量因物價增減,只求口味千萬別變!因於我而言,吃得不僅是一顆水煎包,更是我兒時不可抹去的回憶。

 

後記:2015/10/2特別跑去買來懷念一下,發現一顆變成6元了。

 

 


照片取自:http://chihe.sohu.com/20150211/n408921515.shtml

 

 

 

 

這裡是其他分享的心得喔!歡迎分享,切勿抄襲,大家一起來吃吃喝喝吧!

其他吃吃喝喝看這裡:

http://mib23.pixnet.net/blog/post/148428811-【飲食】正烘培手作貝果
http://mib23.pixnet.net/blog/post/170717134-【飲食】日洋食-喀佈貍57食堂酒場餐酒館bistro

http://mib23.pixnet.net/blog/post/201185812-【飲食】山鼎茶莊普洱茶

http://mib23.pixnet.net/blog/post/127768945-水煎包

 

 

 

 

痞客邦:韋志的日誌:http://mib23.pixnet.net/blog

Blogger:韋志的日記本:http://mib23.blogspot.tw

痞客邦:舌尖上的大叔:http://armani0413.pixnet.net/blog

FB:舌尖上的大叔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舌尖上的大叔-904772052892154/timeline/

FB:行動小哲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ovepho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b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