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 《論語》ㄧ書應是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層閱讀過的一本經典,大概也都能隨口講出兩句,譬如《論語.學而》首章,或是大家小時候都曾讀過:「子曰: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;三十而立;四十而不惑;五十而知天命;六十而耳順;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』。」這是我們共同的記憶,也是相同的文化血液。

        第一次讀完整本《論語》是剛進大學的時候,雖然從小就曾經讀過《論語》的章句,但卻從來沒有讀完過整本《論語》,這一口氣把《論語》給整本瀏覽完,看完之後恍如隔世!究竟過去的教育是怎麼教《論語》的?怎麼會把這麼好的一本書給交成章句的背誦而已?我百思不得其解,同時也深感《論語》內涵之雋永。

        雖對《論語》有深刻的感動,但在研究所時並沒有選擇作為研究對象或是研究依據,這或許是緣份未到,研究所就讀的階段重心幾乎都在「生命教育」上,對於《論語》反而是有些疏離。

       幾年前在書店架上看到《孔子.喧囂時代的孤獨哲人》一書,覺得封底上的介紹還挺有趣的,便出手買下。正如同封底所說:「不要以為你知道孔子是誰。兩千多年來,孔子一直是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要角,然而孔子的真實性格卻罕為人知。」作者安金平教授,任教於耶魯大學歷史系,她以現有的史料作為根據,試圖以此作為說故事的基礎,即便出現大幅的空白也坦然接受,因為金教授如此的堅持,這本書所說的孔子,可能是貼近真實的孔子,而不若《史記.孔子世家》中的張力。

       若大學時讀得《論語》是經典,現在讀得《論語》是生活。第一次一口氣讀完時的驚訝之感!現在仍歷歷在目,竟然在兩千多年前記載下來的章句內容,歷經漫長的時光,仍然是如此受用,果真為經典之作,閱讀金教授的大作後,對於《論語》的那份感動有些許的變化,因為這樣的變化,令我更覺得貼近孔子當時的想法、孔子的為人,也更貼近《論語》中的言行紀錄,並非是經典就距離遙遠,並非是聖人就不可碰觸,孔子所言即是他一生所奮鬥與努力的目標,同樣也可以作為現代人所應追尋的目標。

        當然對於《論語》的感動是出自於個人,從其他偉大經典中也同樣能獲得感動,因此並非每個人必得研讀《論語》,要能夠深究《論語》者,就韋政通教授所著《世界哲學家叢書.孔子》一書中所提有三,分別是「有成德意願者」、「闡明孔子學說者」、「主觀體認自得者」,這三者必得仔細探究《論語》一書,相信每次閱覽都能有不同的滋味,當然非這三者之一,將《論語》隨手翻閱,或許就能從其中得到一些感受,或是找尋一本投己所好的經典之作,加以仔細研讀,對於自我生命的提升也可有不小的助益。




痞客邦:韋志的日誌:http://mib23.pixnet.net/blog

Blogger:韋志的日記本:http://mib23.blogspot.tw

痞客邦:舌尖上的大叔:http://armani0413.pixnet.net/blog

FB:舌尖上的大叔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舌尖上的大叔-904772052892154/timeline/

FB:行動小哲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ovepho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b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